时间:2025-02-17 16:48:09
在多元化产业的布局下,国内某大型建筑企业随着业务板块的不断扩展,资产种类和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从生产设备、办公设施到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各类资产的管理需求差异显著,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实现统一化、标准化的高效运作。其次,在跨地域、多层级的组织架构下,资产分布广泛且分散,信息孤岛问题日益凸显,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存在障碍,导致资产利用率低下、重复购置以及资源浪费现象频发。
业务挑战
1、多源分散资产管理困境
覆盖生产设备、IT资产、基建物资等多类资产形态
跨16个业务部门、8大区域公司的分散管理模式
存在多套异构系统数据孤岛,资产信息完整度不足
2、资产动态流转管控盲区
资产调拨响应周期长达15-30天
部门资产共享率低
资产信息状态不明确
年资产盘亏率超过5%
3、资产价值利用瓶颈
关键资产综合利用率不足60%
预防性维护覆盖率低
资产价值折旧率不明确
解决方案
多维度资产分类整合,实现精细化运营
由于该公司旗下涵盖多个业务部分以及分布于不同区域的公司,资产不仅种类繁多,还呈现出高度分散的状态。例如,生产设备、办公设施、运输工具等有形资产,以及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均需根据不同业务需求进行差异化管理。同时,地域分散性使得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同管理面临数据滞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引入系统后通过多维资产分类整合,能够根据不同维度(如资产类型、用途、所属部门、地理位置、生命周期阶段等)对资产进行科学划分和统一管理,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互通互联,提升整体资产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
全生命周期管理,“一码一物”实现全程可追溯
在该公司原有的资产流转过程中存在过多的管控盲区:在跨部门、跨区域的资产调拨过程中,由于缺乏实时跟踪手段,资产出现丢失、损坏或未按规定归还等情况难以追溯。而资产状态的更新也多依赖人工操作,无法及时反映实际情况。
通过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一码一物”,每个资产都被赋予唯一的身份标识,从采购入库到报废处置的每一个环节均能通过扫码实时记录和更新,无论是资产调拨、领用还是状态变更,系统都能自动追踪并生成完整的流转记录,彻底消除管控盲区。
从资产投入到退役的全面健康管理,延长使用寿命
传统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因资产状态依赖人工记录且分散于各业务部门,设备故障往往在停机后才发现,维修响应滞后导致生产损失;资产退役决策缺乏数据支撑,常因信息不透明出现"该修的提前报废、该换的强行续用"等资源错配问题。
引入系统后通过标准化的资产盘点功能,确保资产信息实时更新,减少账实不符的情况。
通过巡检功能规范了检查流程,将故障处理从“事后救火”转变为“事前防控”,显著降低设备非计划停机率;维修模块则通过历史数据追溯和工单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维修效率。在资产退役阶段,系统结合折旧数据与使用记录,科学评估剩余价值,为报废或再利用提供合理建议,避免资源浪费。
这一闭环流程不仅打通了资产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壁垒,还推动了从“被动处置”到“主动管理”的转变,有效破解了资产“用不管、管不全、废不精”的管理困局。
Copyright © 2023-2099 U-ONE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3024145号 公安备案号:44010402003074